-
全国小排球锦标赛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
2025-09-29 00:37:16
教练外出带队面临诸多困难,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做学校和家长的工作,同时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安全风险。此外,外出带队往往牺牲教练的个人假期,且多为义务劳动或无偿付出。综合这些因素,使得教练在外出带队时存在顾虑,动力不足。
三、小排球“国赛”夺冠后表彰形式的调查3.1 精神奖励
部分队伍在全国比赛获奖返程后,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。如地方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亲自到机场接机,教育局主管领导到火车站接站,地方媒体进行采访报道。一些地方政府还会走进学校调研,召开表彰大会,将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列入年底先进事迹评选中。
3.2 物质奖励
在物质奖励方面,有的队伍夺冠后,地方政府出资为学校修建体育馆、翻新体育场或设立专项基金。个别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会直接向基层教练发放奖金,作为对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。
3.3 人事奖励
部分学校会为夺冠队伍的教练解决编制问题,在评优晋级方面给予照顾,提供外出学习机会,甚至将教练晋升为学校中层干部,以此激励教练和队伍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四、瓶颈问题的破解策略4.1 国家层面统筹与协调
国家应强化对小排球赛事资源的统筹,打破行政壁垒,加强党的领导,提升地方业务部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,确保国家赛事相关政令的畅通。地方业务部门需无条件支持国家举办的比赛,在审批流程和业绩认定上给予足够重视,为基层队伍提供参赛信心。同时,合理规划赛事时间,避免地方赛事与“国赛”冲突,为基层队伍留出充足的集训和参赛时间。此外,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,不得强制地方队伍参加地方竞赛,也不应为其设定不合理的任务和指标。
4.2 地方主管部门积极支持
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应积极落实国家倡导的四级联赛体系,除举办省市一级比赛外,督促基层区、县定期开展比赛,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内队伍遴选,推荐优秀队伍参加“国赛”,并积极争取更多“国赛”名额。通过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推荐机制,获得基层学校的支持,为参赛队伍提供全方位保障。在队伍比赛期间,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前往现场慰问、助威,对表现优秀的队伍及时表彰,对存在问题的队伍进行整顿,营造良好的竞赛环境,推动小排球“国赛”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。
4.3 学校领导强化支持
在地方业务主管部门的引领下,通过对基层学校的评价与考核,促使学校领导转变对小排球项目竞赛的态度。学校领导应深入队伍,参与日常训练和赛前备战管理工作,为队伍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和学校内部的优先保障,增强家长对队伍的信任与支持,从而提升队伍的稳定性和竞争力。学校对小排球项目的持续支持,是提高“国赛”含金量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。
4.4 教练秉持职业精神
教练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,既然选择从事校队工作,就应将重点放在团队进步和运动员成长上,减少对个人得失的过度关注,避免被功利心态困扰。通过埋头苦干、专注工作,做出成绩,自然会得到认可和回报。教练的职业精神和奉献态度,对小排球项目在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五、结论
小排球“国赛”在发展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也面临着诸多先天性不足,如无法为运动员审批等级资格、难以打通小运动员升学路径、不能作为学校评先评优的加分因素等。因此,小排球“国赛”需要在不断优化中完善,在探索实践中创新,以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。在“举国体制”的优势下,通过国家层面的资源统筹,协调好地方与学校的关系,为小排球项目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推动其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。未来,还需进一步关注小排球“国赛”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,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等问题,持续为小排球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